【资料图】
哈喽 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礼乐龙舟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礼乐龙舟的相关内容。
礼乐龙舟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礼乐龙船竞渡在清朝康熙15年到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史上礼乐相继建造了39条龙船,其中有一条 龙船在解放前由于历史问题已湮没一百多年,到现今还没有重造,现在只保留八只传统大龙舟。开放改革后,龙舟竞渡的体育运动随之发展,从2000年至 2004年又建造了10条小龙船。礼乐龙船竞渡至今仍保持传统的竞技模式。礼乐人除民间自己组织的龙舟赛事外,还有参加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以及香港、 澳门等地区举行的龙舟比赛。此外还以举办“龙舟节”进行联谊、招商活动,吸引外商、港澳同胞到礼乐投资设厂,发展当地经济。
礼乐龙舟历史悠久,赛龙舟运动人数众多,预备运动员每只船120人,赛道长、时间长,全程5000—8000米,需3小时以上。观众多,本乡男女老少、在外经商务工的乡民和邻近地区的人都来观看。
龙舟竞渡最初的民间自发活动,逐步到更广泛的参与人群,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激烈竞赛的场面,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历史渊源
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7年),礼乐境内渐已成滩,已有渔民来此定居。到元朝初(1283年),礼乐才逐步发育成堆积平原。到清道光21年(1841年),渔民逐步弃渔就耕,新会县志记载:礼乐乡周遭訾水,田亩最广,潦涨时其患颇大。礼乐人从渔民到农民,生活在堆积平原各个岛上,船是谋生的主要交通工具,划船是礼乐人的专长。为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乡民划节龙,或在秋天举行龙舟竞渡。礼乐龙舟始于的年份,至今尚无考让。一句建造南溪桥时的纷争,引起了“天字号”龙舟里居归属,证实这时期已有龙舟。南溪桥(石拱桥,是江门市保护文物)建于康熙15年(1676年),距今330年,桥下(桥南里)有业兴东里、业兴西里、东兴里、南乐里、北乐里、聚兴里、攀桂里共7个里(现在的东红、英南村)。建造南溪桥,攀桂里未在里人中筹集建桥款,其他6个里的人一不准攀桂里人过南溪桥;二不准攀桂里人归属天字号龙舟。所以在建桥时已经有龙舟。礼乐在300多年前已相继建造9条龙船。黑桡龙舟是月塘里的(又称丘镇),此里分为三个社,由于发生争吵,龙舟泊在丘镇桥侧河边,后安入龙船坞,长期没人管理,树根缠绕,龙船破烂,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湮没。现有8条龙船,每一条龙船都有一坊,分别为:红桡(乌纱坊)、花蓝桡(朱紫坊)、黄桡(东门坊)、白桡(中正坊)、九社(南桥坊)、桃果红,又称柑皮红(联捷坊)。礼乐龙舟有公母龙,花蓝桡、白桡、桃果红为母龙,其余为工龙。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各业兴旺,龙舟竞渡的体育运动随之发展,2000年,腊味行业造了金龙、银龙龙船;浮皮行业造了一条“桃果红”龙船。2003年,由个体老板出资造了乌纱、武东、武西、威东龙船。2004年由个体老板出资造了新丰、英北、威西龙船。上述龙船用杉木制造,每条龙船23人,每年在二星宫河举行龙舟赛。
礼乐龙舟闻名于珠江三角洲,1944年,由礼乐各里人组成的龙舟队,参加中山石歧龙舟竞赛获得第一名,1940年,九社龙舟在外海参加龙舟竞赛获得第二名,这次比赛礼乐龙舟本可获得第一名,开赛到半途,外海大恶霸眼看礼乐龙舟太快,本坊龙舟第一无望,境用手枪指吓发令,不准九社龙舟继续比赛,致使九社龙舟获得第二名。1973年,花蓝桡在司前龙舟竞赛获得第一名,1978年,获开平县水口、振华龙舟竞赛第二名。礼乐龙舟于1995年获得香港大龙竞渡第五名,1995年获广州龙舟竞渡第三名,1999年获江门市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一名,2005年、2006年分别获新会玉龙湖龙舟竞赛第二名、第三名。2005年,九社、桃果红分获荷塘龙舟竞渡第三第四名。1983年,桃果红获外海龙舟竞渡第一名,1982年黄桡获外海龙舟竞渡第一名,1994年江门市江海区成立庆典,在江门蓬江举行龙舟竞渡,白桡获得第一名,桃果红获得第二名。礼乐龙舟历史悠久,是乡民最喜爱,最广泛的体育竞技运动。
标签: 礼乐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