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看,在罗甸这一股建功新时代的干劲

2023-06-19 08:37:30来源:天眼新闻

麻山腹地里,抠出生活新希望;烈日炙烤下,建成蔬菜水果之乡;穷山恶水间,造就产业发展新样板……


【资料图】

在贵州省南部边陲罗甸县这片拼搏和奋斗的热土上,涌现了11位全国劳动模范,10多位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探索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和“不等不靠、敢想敢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麻怀干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改写了“发展总比其他地区‘慢半拍’”的历史。

麻山腹地:不等不靠锻造苦干实干韧劲

钢钎、铁锤、锄头……这些放置在角落里微不足道的生活工具,却是世世代代罗甸人与大山较量的“铁证”,是祖祖辈辈罗甸人走出大山的希望。

向天要,蔬菜专家李桂莲把罗甸的烈日骄阳“驯化”成“暖冬”“温室”,将早熟蔬菜的“种子”遍撒罗甸大地,创新提出冬春、春夏、夏秋、秋冬4类反季节蔬菜种植体系,改变了自古以来的种植习惯,走出了喀斯特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把罗甸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果蔬菜之乡。

同地斗,何元亮立下“愚公志”,带领群众在石漠化严重的“绝地”里谋生,用双手在石头缝里“抠”出千亩保灌农田,在石旮旯里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出路;党的十九大代表、“当代女愚公”邓迎香苦战13年,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啃”出一条216米长的“麻怀出路” ,将与世阻隔的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在一起,为麻怀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与命博,“孩子王”李兹喜的“年薪”——365斤苞谷,一领就是19年,用清贫坚守三尺讲台,用执着支撑起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留守儿童“妈妈”汪付珍,花了20余年,让万名留守儿童“以校为家”,共享普惠教育。

精神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罗甸人的手中传递,王卜小荣、绕早明、胡天英、李兹喜、马廷科……一个个奋斗者的身影,用澎湃沸腾的热血、不服气不认输的倔强矗起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罗甸激情:干事创业结出累累发展硕果

一批批前仆后继的罗甸人,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串起了罗甸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史,成了行业的典范,更是全县党员干部争相学习的楷模。

清晨,天刚蒙蒙亮,罗甸县龙坪镇八一村王金壮连忙叫醒了一家老小,身着迷彩服,头戴草帽,肩扛铁锹,争抢着时间上坡劳作,半天工夫,一片陡峭的山坡就被他们开垦成了环形“平地”,种下了一批新的火龙果。“光靠种植家里的0.8亩土地,根本没办法养活一家老小,就只能向山坡寻求出路咯。”王金壮看着结满火红果子的半山坡,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早春,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县级统筹整合下,向荒坡开垦的模式在全县全面推广,稳定发展蔬菜32万亩(次)、水果23万亩,不断擦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推动木引镇成功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我们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水利、山地农机化、科技强农、智慧农业、农业绿色发展等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林大菊这样说。

盛夏,罗甸县党政主要领导怀揣着满满诚意亲自带队“跋山涉水”外出招商引资,诚邀五湖四海客商到罗甸考察,“在家”党员干部拿出最快效率、最优服务,热情接待前来考察的客商,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服务从6.5天压缩至1.5天,办理建筑许可从128.5天压缩至40天,力促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全面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要锚定现代能源这个首位产业,全面梳理我们县的政策,有针对性点对点地广泛宣传。”县对外招商引资负责人徐忠伦说道。

晚秋,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阳光下跃动,为唱好县城和边阳“双城记”,建筑工人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默默奋斗在各个建筑工地上,用执着、敬业和钢筋、水泥、砖块的交响,奋力推进城镇面貌实现大变样,聚力建设和美宜居“阳光罗甸 康养湖城”。“看着我们的县城变得越来越好,想到这里面也有一份是我的功劳,我心满意足啊。”乐亭苑棚户区改造的建筑工人岑万开满脸笑容说道。

深冬,黔桂两省区“红水河杯”篮球赛、“奔跑贵州”山地越野跑系列赛、全国钓鱼大赛……系列赛事在这里揭幕。罗甸立足打造国内知名暖冬旅游目的地和大健康养生基地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四大行动”,精心打造暖冬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推动体旅、农旅、文旅、康旅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实现接待过夜游客50.42万人次,同比增长38.19%,文旅融合收入超5000万元。“这是我第三年参加罗甸越野跑50公里组的比赛,阳光洒在身上,切实感受到了罗甸的暖冬气候,也很开心能够喜获三连冠。”选手张廷赛后分享道。

劳模精神:代际传承书写高质量新答卷

年代不同,相同的是“敢闯、敢拼、敢赢”的韧劲;

行业不同,相同的是敢为人先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气魄。择一事,终一生,众多“劳模现象”身上最鲜明的烙印,是罗甸党员干部的骨子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血性和魄力,更是罗甸人民践行劳模精神的代际传承。

少年一代学习劳模。“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支书,大家欢迎!”带班老师给学生们介绍道。在麻怀现场教学基地,跟随着邓支书的脚步,一批批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分批次走进大关精神麻怀干劲陈列馆,从一帧帧真切鲜活的影像画面、一张张珍贵的荣誉证书,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经典的场景中,6万余名师生沉浸在罗甸历年荣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学习中,深刻感悟着一代代身边人坚韧不拔的奋斗力量。

打造校园劳模文化长廊,设置技能工作室,罗甸的一些学校把劳模人物事迹和实际教学案例融入教学课程,让“劳模精神”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内心。罗甸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们将劳模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培育近20名师生代表贵州,出征参加各类技能国赛取得丰硕成果,成为黔南州获得国赛资格最多的中职学校,每年引得省内外莘莘学子争相报名就读。

如今,弘扬劳模精神在罗甸各中小学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基因再造,是每位少年铭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更是罗甸人才辈出的“精神法宝”。

青年一代争当劳模。“刚刚我们翻山走过的这条路叫做忆苦思甜路,在当时,没有麻怀隧道时就只能靠扒着这悬崖边上过,直线几百米的路程就用差不多近3个小时,现在开车2分钟就能直达。”罗甸县委党校高级讲师黄兴杰对正在参训的年轻党员干部们说道。“劳模精神是一种源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心尽力、不留遗憾;更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动,但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我将继续弘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岗位上苦干实干,追求卓越。”正在参加新任公务员培训的干部霍淼松发自内心说道。

在罗甸,凡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亦或即将提拔的科级干部,均会以劳模现身讲解或实地感受等方式接受“弘扬劳模精神 建功新时代”教育培训,上好“入职第一课”,为往后在岗位中拼业务、拼作风、拼实绩奠定坚强思想基础,用勤劳、智慧和汗水继续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为罗甸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代代相传崇尚劳模。生发于罗甸的“大关精神”和“麻怀干劲”,现今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劳模榜样已经内化为人人争相学习,转化为岗位上的拼搏奋斗,深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大屏幕上的汪书记,我印象最深刻了,2001年到2004年的时候,他经常积极主动跑到县里面来找项目,修了800多个水窖,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全村才终于得以结束到几公里外挑水吃的历史。”走在乡间田野,处处流传各位劳模的感人事迹。

一页纸太浅,写不下所有的奋斗故事。罗甸36万干部群众正在劳模典范的引领中,凝聚成强大的向心力,奔赴在各个角落,用汗水与智慧留下奋进的印记,用实干和担当书写罗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 龙正杰 刘凤琴

编辑 王维维

二审 莫宇

三审 张发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