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德骑
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日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过去的大人们,历来似乎只重视这几个节日。
过节,是大人小孩都欢天喜地的日子。一是在节日里可以较高标准地改善伙食,犒劳一下快要生锈的肚皮,大人们平时省吃俭用,在节日里一般会去割两斤保肋肉,拿回来弄成回锅肉或红烧肉,一家老小吃得意气风发满嘴流油;二是可以看热闹,端午可以看划龙船,中秋可以看月华,过年可以看玩龙灯烧烟火架之类。总之,每逢这些节日,我们这帮小儿,就成了在春光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
端午节,我们幼时称之为“过端阳”。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早晨一起床,大人就会在我们手上系上一根五色的丝线。这根丝线,为赤橙黄绿蓝五种颜色。当时人小,完全弄不醒豁为何端午节要戴此物件。问大人,大人没文化,说不清缘由,只说他们小时候娘老子也是这样跟他们戴的。
戴就戴吧,反正不影响我们嚼肉啃骨头,也不影响我们在河滩上翻跟斗滚泥猴看划龙船,更不影响我们在河里放滩浮狗刨。戴着五色丝线的小儿们,在节日喜庆的氛围里,整日里都是欢呼雀跃调皮捣蛋。到了傍晚,那五色的丝线其实就只剩一种颜色了:黑色。
到后来,多吃了几斤盐,多过了几座桥,认得了几个字,才知道了这端午节小儿戴五色丝线的来龙去脉。
端午节,染成五色的丝线系在小儿手上,主要的意图是大人祈愿自己的儿女除病祛灾长命百岁。意在“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此种习俗的渊源,大约可追溯到汉代。古籍记载,这种五色丝线定名为“读命线”。原来,每逢端午节,人们都用竹筒盛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西汉末年,有人得梦,说江中的水族们诉说:人们投入江中的祭品,尽皆被水中蛟龙抢去吞食了——怎么办呢?有那民间的高人说,蛟龙最怕的是五色丝线和苦楝叶。于是,每逢端午,祭奠屈原的祭品皆塞上苦楝叶,缚上五色丝。这样,蛟龙就再也不敢抢食人们投江的祭品了。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民间便将缚于祭品的五色丝线移植到小儿手上来。久而久之,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一条丝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又有驱鬼辟邪祛病除瘟之神通,哪家大人不乐意为之呢?可,为何大人不戴,偏偏只给小儿戴呢?那是因为大人命硬,鬼们不敢欺负;而小儿年幼命嫩,邪鬼只欺幼弱,如同凶狠的老鹰,它们从天上扑下来只叼鸡娃,不叼鸡公鸡母一样。
哦,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乾隆时,诗人王心清所著的《有行堂诗集》中,有首专门题咏端午节小儿系五色丝线的诗:色丝五,配端午。小儿系臂差差舞。大儿举手问爷娘:“儿臂不系儿何妨?”爷娘强系大儿臂:“儿臂系此寿命长。”吁嗟兮,寿夭哪可期?爷娘心可思,但愿持此长念爷娘心,爷娘爱儿之心密如丝!
事过境迁,物换星移。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渐渐被人淡忘了,现在除了少数偏远的乡村还在给小儿系这种五色丝线或红线外,大多数人已不太知道这种民间的习俗了,不由得叫人平添几分遗憾和怅然。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