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纷纷认为今年暑期档的古偶都要被抬走了的时候,改编自桐华同名小说、由桐华亲自执笔、杨紫领衔主演的《长相思》,总算为古偶挽回了颜面。作为又一部带有鲜明女性色彩的剧作——女频IP、女性导演、女性编剧、女性主演,《长相思》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采取了古偶中相对少见的“一女多男”设定。杨紫饰演的女主角玟小六,与玱玹(张晚意饰)、涂山璟(邓为饰)、赤水丰隆(王弘毅饰)、相柳(檀健次饰)等人携手成长,玟小六最终在四人中选择一人共度余生。
在此之前,观众更熟悉的是“一男多女”的故事讲述方式,它也是流行文化中最为常见的人物关系模式,是古老的“一夫多妻”的软性变身。女性创作一直试图颠覆“一男多女”,转而采取“一女多男”。遗憾的是,不少创作只是沦为男权制的翻版,无法提供新的关系想象。从最早的《步步惊心》到如今的《长相思》,桐华的“一女多男”经由女性在不同男性之间的选择和放弃,彰显女性的主体性,提供一种不同于男性逻辑的女性逻辑。
(资料图)
“一男多女”:一夫多妻制的投影
“一男多女”的人物设置背后,是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
古代中国是父权社会。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这样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女性无法单独在社会上获取生存资源,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女人就和房子、牲畜、土地一样,是男人的私有物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夫多妻”就已广泛存在,一些具有经济条件的官僚贵族以及士庶阶层妻妾成群,封建帝王更是坐拥“三宫六院”。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夫多妻”才从法理层面予以废除。
“一夫多妻”虽然废除,但男尊女卑的思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在当代流行文化创作中、尤其是男性主导的创作中,它往往就转变为“一男多女”,优秀的男主角总能吸引来自四面八方女性的青睐。比如被视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中,男侠客总有那么多爱慕者。《神雕侠侣》中,除了小龙女,陆无双、程英、完颜萍、郭芙、郭襄、公孙绿萼等人也爱着杨过;《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赵敏、周芷若、殷离、小昭等人都有情感纠葛,虽然张无忌一边拒绝周芷若,并表示他对周芷若、殷离、小昭都不是爱情,他只深爱赵敏一个人,但在睡梦中,他把她们娶了,“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现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更不必提《鹿鼎记》了,韦小宝前后可是有七个夫人……
进入网络文学时代,良莠不齐的男频创作成为男性欲望的宣泄地,各种“种马文”(即,男性受到诸多女性的青睐,并与她们发生关系)风行一时。有网友用一副对联来形容某位著名男频写手的小说,其实也适合用来形容大部分男频作品,“上联:一男两膀,坐拥三妻四妾五奴六婢,同占七八九女,十足种马!下联:十步九杀,踏遍八荒七岭六合五湖,连闯四三二界,一等YY!”我们可以把横批改为,“男频爽文”。
“一男多女”的阴影实在是过于漫长,以至于不少女频创作也受其影响。比如不少言情类型作品中,优秀的男主角吸引了包括女主角在内的多名女性的芳心,并导向了女性之间的“雌竞”。固然男主角最终选择女主角,满足了女性受众的幻想,但这在无形中也强化了男性的中心位置,并以“雌竞”分化了女性共同体。
“女尊文”:可惜沦为男权的翻版
不少女性创作者对“一男多女”的人物关系产生不满,她们渴望跳出传统的性别藩篱去构建一种新的性别秩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成为很多女性创作者的下意识反应:她们变“男尊女卑”成“女尊男卑”,变“一夫多妻”为“一妻多夫”,变“一男多女”为“一女多男”……女频中的“女尊文”开始流行。
虽然文学传统中也有“女尊”创作,比如《山海经》中的“女子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但均不成气候。2005年左右广泛出现的女尊文,才真正让“一女多男”蔚为大观。女尊文虚构了一个以女为尊、以男为卑的世界,女主外、男主内,女性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男性扮演“贤内助”角色;女性坚强、勇敢、孔武有力,男性温柔、娇媚、弱不禁风;女性可以三夫四婿、拈花惹草,男性必须恪守男版“三从四德”……一些女尊文甚至让男性承担怀孕和生育的职能,比如受孕之后,胚胎在男性胸口成长,三个月后再将胞衣挂到树上,直至十个月之后,孩子就会从树上脱落降生。
经由虚构的世界,女尊文充分张扬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种种欲望。女尊创作也以换位的方式,让男性看到男权制的不平等,以及它对女性深重的压抑。
只可惜,男性并不是女尊文的受众,影视化的女尊文数量很少,《传闻中的陈芊芊》是罕见的成功个例。除了改编上的难度外——女尊世界难免显得“惊世骇俗”。更关键的是,女尊文虽然反对男权制,可它使用的仍然是男权制的思想资源。
女尊只不过是男权制的翻版:在男权社会里,男性压过女性一头,那么在女尊社会里,就颠倒过来,让男性沦为低等人群……女性并没有跳出男权的框架,去想象另一种男女关系的可能性,也没有彰显女性生命经验的价值。诚如戴锦华教授所言,“如果女性只是男性的另一个版本,而且是在逻辑上没有差异的版本,那我觉得,它就不那么新鲜,也不那么有价值。我一直寄希望于女性的生命经验所累积的历史,能够成为另外一种资源,成为面对由男性主导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以便给我们打开可能性。”
“乙女游戏”:女性看似主导,实际上是被收割
与女尊文陷入同一个陷阱,是流行文化中“一女多男”的“男色”消费。事实上,女尊“肉文”中,男色消费色彩就很鲜明。一些女尊文复制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的设定,把“佳丽”变成各种各样的帅气男性。
男色消费进入游戏领域,衍变为一种特别的“乙女游戏”。“乙女”这个词来自日本,指涉未婚的年轻女孩。日本有大量专门针对乙女的流行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乙女文化”——风格唯美、浪漫、休闲,满足未婚女性的爱情想象。“乙女游戏”创造了各色花样美男,让女性玩家可以谈一场或几场虚拟恋爱。
2019年,国产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一炮而红,之后《未定事件簿》《时空中的绘旅人》《光与夜之恋》等乙女游戏也吸引了很多女性玩家。乙女游戏中的一些花样美男,比如李泽言、许墨、齐司礼、夏鸣星、萧逸、陆沉、齐司礼、查理苏,拥有众多粉丝。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代入女主角的角色,与各路男神谈各种恋爱。男神们对玩家一心一意、永不变心,女玩家可以随时离开游戏进入现实世界。女玩家没有现实恋爱的压力和纠缠,还享受了恋爱的快乐。
从正面角度看,乙女游戏是女性权利的延伸,比如让女性从传统的审美客体,成为审美的“主体”。她们欣赏、定义、掌控游戏中的各路男神,大方释放女性的欲望。只不过,男色消费也仅是女色消费的翻版而已;并且,“资本在其逻辑内部是不在意男性和女性之别的”,男权结构的资本并不在意女性对男色的消费,因为资本的目的是继续从女性口袋里掏钱。女性看似占据“男色”,可乙女游戏不仅要消耗女性玩家的大量时间,更需要女性玩家投入大量的金钱,才能让游戏继续推进。女性看似主导,实际上是被收割。
概言之,“一女多男”如果仅仅是“一男多女”的简单翻版,那么它没有前途。
大女主戏:套路化下左支右绌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盛极一时的大女主戏,亦经常采用“一女多男”的人物模式。彼时的大女主戏,往往是大女主、大IP、大制作的模式,比如《倾世皇妃》《武媚娘传奇》《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楚乔传》等。它往往嫁接到历史人物身上,以女性“搞事业”为主线,着重描写女性传奇励志的一生。女主角是整部戏的核心人物,众多男性角色为了烘托女主角而存在。
大女主戏中的女主角完全不同于“玛丽苏”剧中的“傻白甜”,她们独立、自主、自强、有雄才伟略;但大女主戏又不同于女尊创作的“架空”,女主角往往生活在真实的朝代中。在男尊女卑的历史情境下,身为女性的她们如何挣脱束缚和包袱,彰显女性的能力、气魄、野心和抱负,让大女主戏成为一种颇具想象空间的类型。
只可惜,市面上的大女主戏几乎都让观众的期待落空。它们很快又陷入另一种模式化:女主角的出身,是卑贱的;她的经历,是凄惨的;她的个性,集天下所有优点于一身;她的情感史,是所有男人都爱我。男一男二男N出身非富即贵,长相帅气非凡,性情或温润如玉或霸道狂野或成熟稳重,共同点是都对女主角一心一意,就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蔚文、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等男人跟周莹接触后,都爱上了周莹。
剧情原本是想呈现女性如何搞事业,却逐渐走偏为:女主角成长,靠男性点拨;女主角遭遇迫害,是因男性靠山的离开;女主角化险为夷,是因为新的男性靠山出现……与此同时,女性搞事业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不见得是男权社会的条条框框,而是因为其他女性爱上某个男人、可这个男人偏偏只爱女主角,她们爱而不得后,遂对女主角展开的疯狂迫害。比如《芈月传》中,昔日的好姐妹芈姝因争宠疯狂迫害芈月;《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漪因丈夫赵白石爱上周莹而栽赃陷害周莹……
大女主戏陷入左支右绌的窘境中。它有很好的立意——呈现女性在大历史中的艰难奋斗。古代社会中的女政治家、女商人,必然比其他男性面临更多挑战,女性的生命体验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她们如何创造不同于男权逻辑、资本逻辑的“女性逻辑”,都值得深挖。只可惜,大女主戏空有立意,执行上却没有挣脱“玛丽苏”剧的套路中,导致这一类型迅速陷入疲态。
“一女多男”:打开新的可能性
最后回到《长相思》。
事实上,“一女多男”一直是桐华小说创作一个鲜明的特点:从早期的《步步惊心》,到之后的《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半暖时光》再到《长相思》。这些小说在连载的时候,女主角究竟选择哪一个追求她的男性,均引发了读者广泛的热议。
不过,桐华采用“一女多男”的人物关系,并非出于时下网文圈流行的“买股文”的创作意图。所谓“买股文”,指写作者让女主角拥有多条爱情线,但究竟女主角选择哪一个男性,需要读者去猜。读者选择哪个男性角色就像是买入一只股票,阅读的快感并非来自于“代入”,也不是创作者在每一条CP线背后的表达,而在于一种类似于选秀投票的“掌控感”——自己“投资”的那个男性角色,能否笑到最后?所以,只满足成为“买股文”的网文,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往往不会太高。
桐华的“一女多男”不是出于这个目的,“一女多男”的设置为的是让聚光灯全部打在女主角身上,更好地去“发现”一个女性——她何以吸引这些男性?她为何放弃其他人选择那一个?由此,桐华的创作反而抵达了女性的生命体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女主角何以吸引多个男性这一问题上,桐华并非落入“玛丽苏”或大女主的窠臼,让女主角拥有偶像剧女主角所具备的“笼统”的优点,以至于各路男性看到就直接沦陷,戏份最多的男主角笑到最后也完全在预料中。相反,桐华作品中的男性角色没有明显的主次,作者在创作时“雨露均沾”:他们有不同的个性、气质和经历,女主角在不同层面上治愈了这些男性的缺点。
《长相思》中,玱玹、涂山璟和相柳爱上玟小六的原因各不相同,这也就从侧面呈现出女性生命气质的博大、温暖、包容,如同戴锦华教授所言,“女性的生命是生产性的,所以女性的生命经验当中包含的并非消耗性的、占有的、征服的东西。”“一男多女”中,所有女性在男性面前都会成为弱者;但男性们在玟小六面前仍然是他们自己,女性气质不为占有和征服,更多是包容和治愈。
在女主角何以放弃其他男性追求者,只选择这一个时,经由女主角的取舍,也深刻折射出女性的生命体验和价值选择。《步步惊心》中,若曦放弃了温润如玉的八阿哥,因为她无法接受八阿哥的三妻四妾,八阿哥也不愿意放下江山与她一起云游四方——若曦的放弃彰显的是女性的独立、尊严和清醒;若曦同样放弃了四阿哥,虽然历史的走向里,四阿哥将登上皇位,但他的野心和狠戾,让若曦滋生出权力残忍的恐惧和厌恶——她的放弃体现的是女性在权力面前的冷静与克制。
《长相思》中,玟小六为何放弃了玱玹、赤水丰隆、相柳,而选择涂山璟,也是同样的创作思路,彰显的是女性不同于男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女性逻辑”,是女性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导向不一样的选择。除了男性惯常所看重的权力、野心、金钱以外,女性所看重的那些“非消耗性的、非占有的、非征服的东西”。这是否可以打开不一样的可能性,引领我们去往不一样的未来?
由于桐华的小说一直被划为言情的类型,这让很多人忽略她作品中潜藏的女性价值。当然,作为“女性文化最富意义的部分”,女性丰富的生命体验,如果仅仅局限在言情的框架里也颇为可惜。我们期待它能够孕育出更多元、更伟大的女性作品。
标签: